
新闻资讯
为您分享新奥门31999最新动态
氟橡胶是指主链或侧链的碳原子上含有氟原子的一种合成高分子弹性体,它不仅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而且有很高的耐高温、耐油及耐多种化学药品侵蚀的特性,综合性能特别优异,所以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尤其大量用于特殊密封制品的生产,是现代航空、导弹、火箭,宇宙航行等科学技术及其他工业(如汽车)方面不可缺少的材料。
1、氟橡胶的结构特点和应用领域
由于聚烯烃类氟橡胶(26 型氟橡胶,23 型氟橡)和亚硝基氟橡胶中,主链上都没有不饱和的C=C 键结构。减少了由于氧化和热解作用在主链上产生降解、断链的可能。偏氟乙烯中亚甲基基团对聚合物链的柔软性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氟橡胶23-21 和氟橡胶23-11 是分别由偏氟乙烯和三氟氯乙烯按7 ∶3 和5 ∶5 的比例组成,显然,前者比后者柔软。 无论是偏氟乙烯和三氟氯乙烯,或者前者和六氟丙烯的共聚物以及它们和四氟乙烯的三聚物,都可以是以晶态为主或无定形态为主。这取决于当一个单体为共聚物的主要链段时,另一个单体介入的含量。电子衍射研究指出,在偏氟乙烯链段中六氟丙烯摩尔分数达7%,或者在三氟氯乙烯的链段中偏氟乙烯的摩尔分数达16%时,这两种共聚物仍具有和其相当的均聚物的晶体结构。但是,当前者的六氟丙烯摩尔分数增加到15%以上,或者后者的偏氟乙烯摩尔分数增加到25%以上时,晶格就被大幅度破坏,导致它们具有橡胶性能为主的无定形结构。这是由于第二单体引入量的增加,破坏了其原有分子链的规整性。氟橡胶可以与丁腈橡胶、丙烯酸酯橡胶、乙丙橡胶、硅橡胶、氟硅橡胶等并用,以降低成本,改善物理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 最早的氟橡胶为1948 年美国DuPont 公司试制出的聚-2-氟代-1,3-丁二烯及其与苯乙烯、丙烯等的共聚体,其性能并不比氯丁橡胶、丁橡胶突出,而且价格昂贵,没有实际工业价值。20世纪50 年代后期,美国Thiokol 公司开发了一种低温性能好、耐强氧化剂(N2O4)的二元亚硝基氟橡胶。氟橡胶开始进入实际工业应用。中国从1958 年开始也开发了多种氟橡胶,主要为聚烯烃类氟橡胶,如23 型、26 型、246 型以及亚硝基类氟橡胶;随后又发展了较新品种的四丙氟橡胶、全氟醚橡胶、氟化磷橡胶。这些氟橡胶品种都首先以航空、航天等国防军工配套需要出发,逐步推广应用到民用工业部门,已应用于现代航空、导弹、火箭、宇宙航行、舰艇、原子能等技术及汽车、造船、化学、石油、电讯、仪器、机械等工业领域。 氟橡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譬如在汽车配件、航空与航天领域、机械密封、泵、反应器、搅拌器、压缩机外壳、阀、各类仪表和其它设备上用作阀座、阀杆的填料,隔膜和垫片,以及在橡胶板行业、半导体制造行业和食品与制药等行业都很发挥其作用。 随着无铅汽油和电喷装置等在汽车上使用,燃油胶管的结构和材料变化很大,内胶层已用氟橡胶来代替丁腈橡胶,为了降低燃油渗透和进一步改进耐热性,内胶层多采用复合结构,即由氟橡胶和氯醇橡胶或丙烯酸酯橡胶组成,由于氟橡胶价格比较昂贵,因此氟橡胶层比较薄,厚度约为0.2~0.7 mm。这种结构燃油胶管已成为国外的主流产品。我国也已开发出这种氟橡胶为内层的胶管,并在桑塔纳、奥迪、捷达、富康等型号的轿车上使用。在技术含量较高的汽车发动机、变速箱、汽门油封方面,所选用的材料主要是氟橡胶、氢化丁腈橡胶等。 氟橡胶和硅橡胶复合油封已成为最常用的发动机曲轴油封。装卸车液压系统和大型装卸车液压系统连续工作时间长,油温及机件温度上升很快,普通橡胶不能满足其工作要求,而氟橡胶制品凭其优良的耐温性能,能满足各种苛刻的技术要求。伴随着汽车工业对可靠性、安全性等要求的不断提升,氟橡胶在汽车行业中的需求量也呈现出迅速增长趋势。 除汽车工业应用以外,氟橡胶密封件被应用在钻井机械、炼油设备、天然气以及电厂脱硫装置上,可以同时承受高温、高压、油类和强腐蚀介质等苛刻条件;在化工生产中氟橡胶密封件被用在泵、设备容器之中,用于密封无机酸、有机物等化学物质。在石油和化学工业中氟橡胶密封产品用于机械密封、泵、反应器、搅拌器、压缩机外壳、阀、各类仪表和其它设备上,如通常用作阀座、阀杆的填料,隔膜和垫片。氟橡胶更是现代航空、导弹、火箭、宇宙航行、舰艇、原子能等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高性能材料之一,近些年在航空和航天领域中,氟橡胶新产品不断地开发出来。
2、氟橡胶的主要性能
氟橡胶具有独特的性能,其硫化胶各项性能分别叙述如下。 (1)耐腐蚀性性能:氟橡胶具有best的耐腐蚀性能。一般说来它对有机液体(燃料油、溶剂、液压介质等)、浓酸(硝酸、硫酸、盐酸)、高浓度过氧化氢和其他强氧化剂作用的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其他各种橡胶。 (2)耐溶胀性能:氟橡胶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是目前所有弹性体中耐介质性能best的一种。26 型氟橡胶耐石油基油类、双酯类油、硅醚类油、硅酸类油,耐无机酸,耐多数的有机、无机溶剂、药品等,仅不耐低分子的酮、醚、酯,不耐胺、氨、氢氟酸、氯磺酸、磷酸类液压油。23 型氟胶的介质性能与26 型相似,且更有独特之处,它耐强氧化性的无机酸如发烟硝酸、浓硫酸性能比26 型好,在室温下98%的HNO3中浸渍27 天它的体积膨胀仅为13%~15%。 (3)耐热和耐高温性能:在耐老化方面氟橡胶可以和硅橡胶相媲美,优于其他橡胶。26 型氟橡胶可在250 ℃下长期工作,在300 ℃下短期工作,23 型氟橡胶经200 ℃×1 000 h 老化后仍具有较高的强力,也能承受250 ℃短期高温的作用。四丙氟橡胶的热分解温度在400 ℃以上,能在230 ℃下长期工作。氟橡胶在不同温度下性能变化大于硅橡胶和通用的丁基橡胶,其拉伸强度和硬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其中拉伸强度的变化特点是:在150 ℃以下,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降低,在150~260 ℃之间,则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较慢。 氟橡胶的耐高温性能和硅橡胶一样,可以说是目前弹性体中best的。26-41 氟胶在250 ℃下可长期使用,300 ℃下短期使用;246 氟胶耐热比26-41 还好。在300 ℃×100 h 空气热老化后的26-41 的物性与300 ℃×100 h 热空气老化后246 型的性能相当,其扯断伸长率可保持在100%左右,硬度90~95 度。246 型在350 ℃热空气老化16 h之后保持良好弹性,在400 ℃热空气老化110 min之后保持良好弹性,在400 ℃热空气老化110 min之后,含有喷雾炭黑、热裂法炭黑或碳纤维的胶料伸长率上升约1 /2~1 /3,强度下降1 /2 左右,仍保持良好的弹性。23-11 型氟胶可以在200 ℃下长期使用,250 ℃下短期使用。 (4)耐低温性能:氟橡胶的低温性能不好,这是由于其本身的化学结构所致,如23-11 型的Tg >0 ℃。实际使用的氟橡胶低温性能通常用脆性温度及压缩耐寒系数来表示。胶料的配方以及产品的形状(如厚度)对脆性温度影响都比较大,如配方中填料量增加则脆性温度敏感地变坏,制品的厚度增加,脆性混同度也敏感地变坏。氟橡胶的耐低温性能一般它能保持弹性的极限温度为-15~20 ℃。随着温度的降低,它的拉伸强度变大,在低温下显得强韧。当用作密封件时,往往会出现低温密封渗漏问题。其脆性温度随试样厚度而变化。例如26 型氟橡胶在厚度为1.87 mm时,其脆性温度是-45 ℃,厚度为0.63 mm 时是-53 ℃,厚度为0.25 mm 时是-69 ℃。它的标准试样26 型氟橡胶的脆性温度是-25~-30 ℃,246 型氟橡胶的脆性温度为-30~-40 ℃,23 型氟橡胶的脆性温度为-45~-60 ℃。 (5)耐过热水与蒸汽的性能:氟橡胶对热水作用的稳定性不仅取决于本体材料,而且决定于胶料的配合。对氟橡胶来说,这种性能主要取决于它的硫化体系。过氧化物硫化体系比胺类、双酚AF 类硫化体系为佳。26 型氟橡胶采用胺类硫化体系的胶料性能较一般合成橡胶如乙丙橡胶、丁基橡胶还差。 (6)压缩变形性能:氟橡胶用于高温下的密封中压缩变形是它的关键性能。维通型氟橡胶所以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是与它的压缩变形的改进分不开的。它是作为密封制品必须控制的一个重要性能。26 型氟橡胶的压缩变形性能较其他氟橡胶都好,这是它之所以获得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在200~300 ℃的温度范围内其压缩变形显得很大。但在20 世纪70 年代美国DuPont 公司对其进行了改进,发展了一种低压缩变形胶料(Viton E-60C),它是从生胶品种(Viton A 改进为Viton E-60)和硫化体系选择上(从胺类硫化改进为双酚AF 硫化)进行改进的,这就使氟橡胶在200 ℃高温下长期密封时的压缩变形性较好,氟橡胶在149 ℃长期存放的条件下,其密封保持率在各类橡胶中处于best的地位。 (7)耐气候老化和耐臭氧性能:氟橡胶具有极好的耐天候老化性,耐臭氧性能。据报道,DuPont 开发的VitonA 在自然存放10 年之后性能仍然令人满意,在臭氧体积分数为0.01%的空气中经45 天作用没有明显龟裂。23 型氟橡胶的耐天候老化、耐臭氧性能也极好。 (8)机械性能:氟橡胶一般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硬度,但弹性较差。26 型氟橡胶一般配合的强力在10~20 MPa 之间,扯断伸长率在150~350%之间,抗撕裂强度在3~4 kN /m 之间。23 型氟橡胶强力在15.0~25 MPa 之间,伸长率在200%~600%,抗撕裂强度在2~7 MPa 之间。一般地,氟橡胶在高温下的压缩变形大,但是如果以相同条件比较,如从150 ℃下的同等时间的压缩变形来看,丁和氯丁橡胶均比26 型氟胶要大,26 型氟橡胶在200 ℃×24 h 下的压缩变形相当于丁橡胶在150 ℃×24 h 的压缩变形。 (9)电性能:氟橡胶的电绝缘性能不是太好,只适于低频低压下使用。温度对它的电性能影响很大,从24 ℃升到184 ℃时,其绝缘电阻下降35 000 倍。26 型氟橡胶的电绝缘性能不是太好,只适于低频,低电压场合应用。温度对其电性能影响很大,即随温度升高,绝缘电阻明显下降,因此,氟橡胶不能作为高温下使用的绝缘材。填料种类和用量对电性能影响较大,沉淀碳酸钙赋予硫化胶较高的电性能,其他填料则稍差,填料的用量增加,电性能则随之下降。 (10)耐高真空性能:氟橡胶具有best的耐真空性能。这是由于氟橡胶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具有较小的放气率和极小的气体挥发量。26 型、246 型氟橡胶能够应用于133×l0-9~133×10-10 Pa 的超高真空场合,是宇宙飞行器中的重要橡胶材料。氟橡胶的气透性是橡胶中较低的,与丁基橡胶、丁腈橡胶相近。填料的加入能使硫化胶的气透性变小,其中硫酸钡的效果较中粒子热裂法炭黑(MT)显著。氟橡胶的气透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气体在氟橡胶中的溶解度较大,但扩散速度则很小,这有利于在真空条件下应用。氟橡胶对气体的溶解度比较大,但扩散速度却比较小,所以总体表现出来的透气性也小。据报道,26 型氟橡胶在30 ℃下对于氧、氮、氦、二氧化碳气体的透气性和丁基橡胶、丁橡胶相当,比氯丁胶、天然橡胶要好。在氟橡胶中,填料的加入,充填了橡胶内部的空隙,从而使硫化胶的气透性变小,这对于真空密封是很有利的。 (11)耐燃性能:橡胶的耐燃性取决于分子结构中卤素的含量。卤素含量愈多,耐燃性愈好。氟橡胶与火焰接触能够燃烧,但离开火焰后就自动熄灭,所以氟橡胶属于自熄型橡胶。 (12)耐辐射性能:氟橡胶是属于耐中等剂量辐射的材料。高能射线的辐射作用能引起氟橡胶产生裂解和结构化。氟橡胶的耐辐射性能是弹性体中比较差的一种,26 型橡胶辐射作用后表现为交联效应,23 型氟橡胶则表现为裂解效应。246 型氟橡胶在空气中常温辐射在5×107 仑的剂量下性能剧烈变化,在1×107 仑条件下硬度增加1~3,强度下降20%以下,伸长率下降30%~50%。所以,一般认为246 型氟橡胶可以耐1×107 仑,极限为5×107 仑。
2025年7月评:萤石市场继续走软,低幅收窄
市场综述:本月(2025.6.1-2025.6.27)国内萤石市场走势下行。据统计,截至6月27日,国内97%湿粉市场到厂较上月同期下跌6.74%。总体来看,6月国内萤石价格总体表现与5月一致,走势下行为主,月内厂家及贸易成交订单多有让利。主受政策环境及生产成本的影响,本月中下旬开始部分地区市场情绪有所转变,成本压力下多地开工下滑,厂家出货情绪减弱,至月末场内货源供应逐步收紧,萤石短线价格支撑开始显现。但由于下游厂家利润长期倒挂,业者后市看空情绪仍存,因此,场内交投商谈氛围较5月有所增强。供应方面:6月萤石国内酸级萤石粉产量为二十四万多吨,较上月环比增长1.51%,本月萤石行业开工在47.68%。本月萤石市场减复产均有,整体受行业利润影响,呈现先增后减的格局。 具体来看:本月北方萤石产量总体小幅增加,月初部分装置复产。当前原矿供应长期偏紧,选厂成本坚挺,然下游采购价月中持续下调,双端承压背景下,厂家本月利润收紧明显,月内开工积极性逐步下行,供应面表现略有收紧。受此影响,本月北方地区萤石持货商稳价心态增强,厂家多数交付长单,月中散单稀少,囤货观望情绪逐步蔓延。华中地区本月萤石装置开工偏稳,当地企业较为集中,供应波动有限,厂家多数自用或者交付合约长单,交投表现平稳,价格总体随行就市,小幅偏弱运行。南方地区本月萤石产量总体小幅回落,受市场价格持续性低迷影响,当地萤石选厂生产承压,月中装置降负停车情况有所增多,加之海外货源增量有限,因而厂家焦虑心态减弱,观望心态增强,大幅让利意愿平平。当地贸易面交投积极性同样有所走弱,场内看空预期仍存,但惜售博弈情绪同样有所增强,因此总体来看本月南方供应小幅走软。需求方面:6月萤石需求较5月有所增长,场内商谈博弈情绪较前期有所增强。主因夏季消费面表现略显乏力,在后市持续看空的心态下,本月散单交投规模有所缩减。具体来看:6月氢氟酸市场走势下行,场内悲观情绪难改。月中制冷剂采购需求小幅增加,但由于目前市场供应较为充足,在夏季看空预期的拖拽下,行业内部近期竞争表现较为强烈,新单价格持续走跌。此外,受上下游的支撑,近期硫酸仍无回落迹象,进一步挤压酸厂生存空间,业者悲观情绪蔓延,开工积极性走软,全月产量小幅缩减。因此本月酸厂萤石采购意愿提升有限,择低少量补货为主,纵使存在一定企稳心态,但在7月新单的利空指引下,压价情绪不减。6月氟化铝市场继续走弱,行业亏损现状持续。月内氟化铝行业成本总体偏弱运行,然而由于当前需求面的利空因素更多,氟化铝市场当前仍旧维持着亏损格局。长期的利空气氛致使氟化铝厂家悲观情绪难有改善,市场供应波动有限,本月萤石需求弱稳,按需补库为主,采购方压价商谈情绪较强。6月冶金市场虽有反弹,但仍旧难掩跌势。月内市场成本上涨,黑色系市场出现短时反弹。然而,高温多雨天气下,钢厂下游施工受阻,近期需求面支撑难有提升,业者心态平平。故总体来看,本月冶金萤石需求维持弱稳。进出口分析:2025年5月我国进口氟化钙含量>97%萤石总量六千多吨,环比增涨8.65%,出口总量一万两千多吨,环比增长397.4%;进口氟化钙含量≤97%萤石粉总量十四多吨,环比上涨2.61%,出口氟化钙含量≤97%萤石粉总量1万八千吨,环比上涨31.66%。进口方面,本月进口萤石表现平稳,蒙古国及非洲地区进口粉矿已流入国内市场,但由于海外装置开工不足,叠加行情因素影响,供应增量有限,口岸价格随行就市,偏弱整理运行;外贸方面,本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为1342.46点,较上期宽幅上涨8%,周内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继续呈现向好局面,多数远洋航线市场运价上行,萤石出口成本持续走高。 后市预测:6月萤石市场延续弱势震荡格局,但跌幅已有放缓。而随着近期价格逐步逼近成本线,厂商减产保价操作增多,萤石供应收紧,场内交投,尤其是低价货源的成交有所缩减。需求端表现则持续低迷,当前淡季已至,氢氟酸及氟化铝行业受终端拖累,利润多数倒挂,因而采购意愿谨慎,萤石需求偏软。故总体上看,在供需双弱态势下,市场交投活跃度受限,买卖双方博弈增多。综上预计,7月萤石价格小幅下跌,成交规模有所缩减,波动幅度在0-100元/吨之间。外贸方面,预计萤石进出口市场平稳运行。后续还需密切关注各区域安全环保政策、外汇船运形势及下游装置动态等。
查看更多
2025-07-04
国产氟化液打破垄断 数据中心冷却技术迎来变革
国产氟化液打破垄断 数据中心冷却技术迎来变革氟化液性能优异,是最为理想的数据中心浸没式冷却液,有望为行业带来新增量。在杭州举办的氟化工产业大会上,专家们一致看好数据中心冷却液市场前景。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有机氟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苏琴表示,2025年国内氟化液用量或超3万吨,市场有望突破45亿元。随着全球科技巨头3M宣布将于今年底退出氟化液领域,长期被海外垄断的冷却液市场出现缺口。这一领域正迎来国产替代的关键机遇期。01 数据中心热管理革命电子氟化液凭借低粘度、无毒性、高电绝缘性等特性,成为浸没式冷却技术的核心材料。液冷技术通过缩短制冷链减少能量损耗,可实现PUE值低于1.25的极佳节能效果。在各类液冷技术中,浸没式液冷在应对边缘节点的极端散热挑战时,相较喷淋式液冷、冷板式液冷更具优势。随着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激增,传统风冷已无法满足高密度服务器散热需求,液冷技术渗透率正加速提升。氟碳类和有机硅类冷却液在数据中心浸没式液冷领域各有市场份额,但氟化液在热稳定性、抗油性和耐磨性方面表现更优。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周吕强调,氟材料因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许多高性能应用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02 45亿蓝海市场氟化液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据行业预测,到2025年,国内氟化液市场空间将超过45亿元。这一增长主要受三方面驱动: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激增带动数据中心建设浪潮,传统风冷技术已无法满足高密度服务器散热需求。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推动大型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对节能技术提出更高要求,PUE值成为关键指标。半导体制造精密温控需求增长,蚀刻工艺要求±0.1℃的极高温度稳定性,氟化液成为首选冷却介质。目前国内市场主流产品包括氢氟醚、全氟聚醚、全氟烯烃三大类,国内多家公司已实现量产。 03 上游材料国产化突破六氟环氧丙烷作为氟化液的核心原料,其生产技术长期被国际巨头垄断。这个常温常压下呈无色气体的化合物(分子式C3F6O),由于生产成本高、工艺复杂,全球生产企业屈指可数。我国企业近年来在该领域取得显著突破。2022年全球六氟环氧丙烷市场规模约12.8亿元,预计今年将增长至15亿元。随着下游应用扩展,这一数字有望持续攀升。近期新奥门31999化工也投入含氟精细化学品扩产项目,进一步完善产业链。04 制冷剂政策调整带来新机遇氟化工行业同时迎来制冷剂政策调整的关键节点。根据生态环境部最新方案,2025年我国二代制冷剂配额将加速缩减,三代制冷剂生产和使用总量保持在基线值。这一政策变化正重塑市场格局。二代制冷剂R22主要用于维修市场,其配额削减将推动价格持续上涨。三代制冷剂方面,受家用空调需求推动,R32社会库存减少,价格快速上行。东海证券化工行业分析师张晶磊认为:“制冷剂供需格局改善,行业将长期保持高景气,相关企业盈利能力有望大幅提升。”产业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全面的头部氟化工企业更具竞争优势。05 绿色高端化转型随着氟化工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升级,含氟精细化学品正成为企业重点发展方向。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西欧、日本含氟精细化学品产值达129亿美元,未来五年国外含氟医药和农药中间体需求年均增长率将达4.9%。在含氟特气领域,杭州氟创科技教授级高工白占旗指出,含氟电子特气是泛半导体行业用电子特气的主要品种,占比很大。“未来含氟特气要向性能优良、高纯高净、环境友好的趋势发展,高质量产品才会为企业带来高效益。”新能源领域同样蕴含机遇。氟化碳作为电池正极材料具有比能量高、自放电率低等优势;含氟添加剂可有效提高电解液的低温性能和阻燃性能。随着锂电池市场壮大,相关氟材料应用空间广阔。氟化工产业向高端化转型已成大势所趋。随着氟材料产业基地持续完善“一条产业链、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专项规划、一套扶持政策”的工作机制,国产氟化液在数据中心和半导体制造领域加速替代进口产品。全球六氟环氧丙烷市场虽小,2024年预计仅15亿元规模,却撬动着数十倍的下游应用价值。在氟化工这条赛道上,中国企业正从“跟跑”转向“并跑”,部分领域实现“领跑”。未来几年,随着3M等国际巨头退出氟化液市场,国产品牌有望占据数据中心冷却技术的核心位置。
查看更多
2025-07-02
氟盐新材料论坛参会手记:新产业中含氟新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江苏常州·2025年6月27日作为氟化工领域的技术研发者,新奥门31999有幸全程参与了本次“2025氟盐新材料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论坛暨江西会昌产业合作对接会”。在这场汇聚全球300余家产业链企业的盛会上,技术迭代的紧迫感与机遇感交织碰撞,而会昌——这座曾以资源禀赋闻名的赣南县城,正以“氟”为笔,书写着中国新材料产业的革新篇章。一、技术前沿:从“跟跑”到“定义”的突围 ▶PCTFE薄膜的成型制造与前沿应用:四川大学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探索 聚三氟氯乙烯(PCTFE)作为最早商业化的氟树脂之一,凭借其超低水汽透过率、高频介电性能、化学惰性及光学透明性,在航空航天、半导体封装、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然而,其高熔体粘度 和窄加工窗口(易释放有毒含氟气体) 长期制约产业化发展。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沈佳斌、郭少云教授团队通过十余年产学研攻关,在PCTFE薄膜成型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开辟了非熔融加工新路径。以下从成型技术突破、复合薄膜功能化、应用场景拓展三方面系统解析其创新成果。 ▶氟化液的应用现状及前景氟化液特性: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稳定的化学惰性、良好的耐候性、极低的表面张力、优良的材料兼容性、宽泛的工作温度范围。是一类高稳定性的全氟或多氟液体应用领域:1.清洗领域2.半导体领域——用于半导体晶圆制造及封装测试的控温冷却3. 数据中心领域(最重要应用领域)4.其它领域如灭火剂,全氟己酮二、产业生态:资源壁垒与循环经济的双重革命▶ 资源整合重塑成本逻辑多氟多化工的案例极具启发性:其通过氟硅酸法回收磷肥副产物,使无水氟化铝成本降低,揭示出行业新规则——“谁掌控循环技术,谁定义资源价值”。▶ 会昌的“资源-技术”耦合实验当地政府提出的氟化盐循环经济基地规划令新奥门31999印象深刻:计划将磷肥副产氟硅酸转化为电子级氢氟酸,这与阿拉善高新区“煤化工-氟化工纵横互补”模式异曲同工,或将激活全国数亿吨呆滞萤石资源。三、区域协同:一个县域的千亿级产业野望▶ 产业链招商的精准卡位政府招商策略凸显专业洞察:上游锁定氟盐基础原材料高值化:引进废氟回收技术企业,打造万吨级再生氢氟酸基地中游布局医药农药中间体、原料药和特种稀有金属新材料下游开拓新能源应用场景:推动含氟电子特气、新能源电池电解质、含氟电子涂层材料等发展四、冷思考:繁荣背后的隐忧与破局▶ 警惕产能结构性过剩 全球氟化铝产能已远超实际需求。但论坛数据显示,高性能产品仍存缺口:半导体级氟化盐进口依赖度较高,动力电池用PVDF树脂也仍存缺口——这提示企业需从“拼规模”转向“攻特种”。▶ 资源魔咒如何破解? 会昌萤石储量充足,但深加工率不足。走访当地企业发现,技术转化断层是核心痛点:高校成果多停留在小试阶段,而企业亟需工程化解决方案。建议借鉴阿拉善经验,由政府牵头搭建中试共享平台,降低技术产业化风险。总结或许这正是本届论坛的深层启示:当资源诅咒被技术利斧劈开,当县域经济与全球产业链深度咬合,“氟”不再只是元素周期表上的一个符号——它是会昌从“资源输出地”跃升为“技术策源地”的密码,更是中国材料工业从成本竞争迈向价值定义的转折点。
查看更多
2025-06-27
常州市新奥门31999化工参展第二十三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深度把握行业前沿趋势
常州市新奥门31999化工参展第二十三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深度把握行业前沿趋势2025年6月24日,上海为期三天的第二十三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CPHI China 2025)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常州市新奥门31999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奥门31999化工”)作为国内医药中间体与原料药领域的骨干企业,携核心产品1,4-丁炔二醇,六氟异丙醇,七水硫酸锌等氟化工产品参展,并通过与全球产业链伙伴的交流及同期论坛的深度参与,系统掌握了当前制药行业的技术革新、政策导向及市场动态,为企业战略升级注入新动能。一、全球药政法规协调化进程加速,合规成“出海”核心议题新奥门31999化工通过国际药政答疑会及原料药国际化沙龙了解到,欧美及新兴市场对原料药的质量要求持续升级:欧美GMP合规强化:FDA和EMA正推动原料药工厂采用“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dGMP),要求生产全流程数据实时追溯。新兴市场准入简化: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计划在2026年前统一10国药品注册文件格式,降低区域贸易壁垒。中国创新药“出海”支持:国家药监局国际注册服务中心首次参展,宣布将为中小企业提供ICH指南(Q3D金属杂质控制等)专项培训。二、生物制药与绿色合成技术引领创新浪潮展会聚焦生物药与可持续工艺,新奥门31999化工重点关注以下领域:生物制药爆发式增长:细胞与基因治疗(CGT)原料需求年增35%,核酸类中间体(如mCap修饰核苷)成为稀缺资源。抗体偶联药物(ADC)的毒素-连接子技术展示中,韩国企业开发的“可裂解linker”显著提升药物靶向性。绿色合成技术落地:酶催化连续流反应设备首次公开演示,可降低原料药合成能耗40%;欧盟新规要求2030年前原料药生产碳足迹降低50%,催化氢化替代重金属还原成技术热点。三、新兴市场崛起,定制化服务需求激增通过与印度、巴西等采购商对接,新奥门31999化工发现:东南亚市场扩容:印尼、泰国仿制药扩产计划带动抗生素中间体(如7-ACA)进口量增长20%。CDMO模式升级:中小药企倾向于选择“一站式定制研发生产”,要求供应商具备从克级试验到吨级放大的全周期能力。天然提取物跨界应用:植物提取物(如穿心莲内酯)在抗病毒药物中的使用量激增,韩国企业提出“中药-化药复合制剂”新概念 展望未来,新奥门31999化工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生产工艺,提升服务响应速度与灵活性,致力于成为全球制药企业值得信赖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助力创新药物的研发与上市进程,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查看更多
2025-06-25